今天是:
简体中文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栏 > 政策文件 > 政府办文件 > 内容展示

关于印发《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1-16 09:16:07  来源:  浏览次数:
彩票365bet官网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政办发〔2017〕4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彩票365bet官网办公室
                                 2017年4月26日              
 
 
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6〕1号)和《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开展分期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政办发〔2016〕14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加快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二)工作目标。2016年,全县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工作,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探索与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以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实现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科学合理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我县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到2017年,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努力实现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到2017年,覆盖全部二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由二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远程医疗服务覆盖50%以上的乡镇。
  ——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到2017年,全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上下联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要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到2017年,所有乡镇卫生院与县内二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二、科学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县级医院(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县内医疗机构无能力解决的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并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以及本卫生院具备能力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并为辖区内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和向二级医院转诊服务,各级各类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制度中的功能定位与公立医疗机构保持一致。
  (二)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通过政府举办或者购买服务等方式,科学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划分服务区域,实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全覆盖。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利用互联网+和区域卫生信息网,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检验代强化等手段,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适当增加床位设置,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三)着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完成县人民医院的门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感染疾病科楼和妇保院儿童服务保障体系综合楼的建设,强调县级公立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通过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传染病、精神病及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儿科、妇产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根据实际,制定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在具备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上级的要求适当放开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限制。到2020年县民族中医医院一级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医院正常运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基本建成,提高中医民族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四)完善持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协同,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互助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
  (五)推进医疗资源共享。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鼓励设置独立的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和消毒供应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减少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时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查结果应予认可。积极探索设置独立血液净化机构,缓解二级以上医院压力,满足患者长期诊疗需求。
  三、规范分级诊疗工作要求
  (一)明确分级诊疗转诊程序。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2017年选择常见的、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完全具备救治条件和能力的205个病种作为新农合分级诊疗管病种,原则上应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地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首次诊查。病情需要转诊的,向二级医疗机构转诊,县级医院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应及时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确保双向转诊的连续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二)规范分级诊疗审批程序。患者病情需要转诊时应征得患者同意,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征得患者家属或关系人同意,按顺序逐级转诊。基层医疗机构要出具转诊证明并报同级基本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基层医疗机构要在1个工作日内、基本医保经办机构要在1个工作日内办好相关审批(备案)手续。
  (三)实施分级诊疗医保差异化支付。按照《大化瑶族自治县新农合分期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大政办发〔2016〕108号)实行。
  (四)建立特殊情况转诊管理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依据自身技术能力开展医疗服务,完善急慢分治转诊机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或提供超出本单位技术能力的医疗服务,以下情况除外:
  1.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交通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其他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故超出医疗机构处理能力的,急危重症患者或120急救接诊的可直接转诊治疗或就近治疗,并补办转诊证明。
  2.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精神病患者、重大传染病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医保统筹地区分离的患者等情况,可就近选择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直接就诊。病情平稳后,上级医院可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
  3.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再次转诊到广西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复查等(如癌症放化疗等),在上次转诊三个月有效期内可直接选择原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已超过上次转诊三个月有效期的需经县级医疗机构同意并开具转诊证明,可直接选择原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
  4.自治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一)强化医疗资源规划与配置。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重点建立以服务人口病种结构、服务辐射范围、功能任务完成情况、人才培养任务、工作效率等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调控机制,严控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扩张。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
  (二)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服务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规范签约服务收费,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同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
  (三)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生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并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配合上级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科学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服务,让辖区居民享受优先预约门诊、提高慢病配药上限、优先建立家庭病床、优先转诊等鼓励政策。
  (四)加快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居民健康卡建设进度,全面推进就医一卡通,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分级诊疗转诊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鼓励二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完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五)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支付方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方式。继续完善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实行对按规定转诊和未经转诊到县级医院或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的患者实行差别支付的办法,促进患者有序流动。探索建立基于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机制的打包支付模式,鼓励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发挥医疗保险对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引导作用,推进建立县域内分级诊疗模式。
  (六)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探索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根据价格总体水平调控情况,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基础上,提高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七)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重点加强费用控制,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本医保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大对推诿拒收病人、降低服务标准、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参保患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将功能定位落实情况、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等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院长任职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分级诊疗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级诊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将分级诊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纳入医改总体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鼓励医疗机构制定完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发展改革部门(医改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统筹推进工作、加强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物价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编办、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监测评估考核。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和考核纳人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范围,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把实施情况作为年度医改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采用日常监测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从制度建设和改革成效两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开展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宣传合理就医和分级诊疗的必要性,树立科学就医理念,改变不合理就医习惯,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上一篇: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春运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调整充实大化瑶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通知


2017 © 版权所有 彩票365bet官网 彩票365bet官网信息中心(0778-5818531) 管理维护
地址:大化县新化路 邮编:530800 技术支持:大化通途电脑公司
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备14001878号  网站标识码:4512290003
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 报警电话0778-5818081

桂公网安备 45122902000008号

关闭